台灣旗幟香港旗幟澳門旗幟港澳台地區(黃色)和中國大陸(褐色)
臺港澳地區(英語: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regions of China),也稱為港澳臺地區(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regions of 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其擁有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及澳門、以及存有主權聲索但實際由中華民國政府(台灣當局)統治下的台灣地區的合稱,也被稱為臺港澳三地。這三個地區的常住居民,稱為港澳台同胞或港澳台居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作廣義中國國民的一部分。這三個地區都適用一國兩制,與中國內地有明顯不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中有特別地位。
概論[編輯]
清朝末年由於國力衰弱與戰爭失利而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將這三地割讓於外國:《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將澳門割讓予葡萄牙為殖民地,《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予英國為殖民地,《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為殖民地。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國民政府從戰敗的大日本帝國接收台灣。
1949年中華民國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潰敗,導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成立,兩政府互不承認,各自主張對全中國的主權,形成台灣海峽兩岸事實分治的局面。因為香港與澳門皆不屬於雙方治理之下,而兩岸均對港澳有主權聲索,這兩個地區成為海峽兩岸間的緩衝地帶,雙方在此交流。1997年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一國兩制」在這兩個地區成立特別行政區。
習近平自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執政期間,在法律上對臺港澳地區給與特別待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設立台港澳司,在各地方政府中也分別設立台港澳辦公室。中國高校對於港澳台居民與海外華僑提供獨立招生管道,北京中醫藥大學也設立台港澳中醫學部,專門提供這三地學生就讀。
歷史[編輯]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立商務部,其下設有台港澳司,統一管理對於台港澳地區的貿易與投資。
2018年,中共中央提出機構改革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通過《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以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來管理港澳台居民[1][2]。山東省和寧夏省組建中共山東省委台港澳辦、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港澳台工作辦公室,福建省建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2023年,因應中國福建示範區的建立,福建省台港澳辦拆分成福建省台辦與福建省港澳辦兩個單位[3]。
2023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除了中國內地居民,台港澳地區居民也一體適用[4]。
註釋[編輯]
^ 周馳.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如何申领?享哪些便利?权威回应在这. 中國新聞網. 2017-08-02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31) (中文(中國大陸)).
^ 【懶人包】港澳台居民居住證9月起接受申辦 手續權利重點一覽 (12:18). 明報新聞網. 2018-08-16 [201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中文(中國大陸)).
^ 陳君碩. 福建拆分台港澳辦 恢復單設省台辦. 旺報. 2023-07-28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3).
^ 李靖棠. 陸批准《愛國主義教育法》明年元旦生效 台港澳都被點名. TVBS. 2023-10-24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3).
相關條目[編輯]
港澳台同胞
港澳台居民居住證
中港澳
閱論編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大陸
中國內地
港澳地區
香港
澳門
中華民國
臺灣地區
臺灣
澎湖
金門
馬祖
概述
臺灣問題
臺灣海峽現狀
臺灣與福建關係
臺灣—香港關係
臺灣—澳門關係
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關係
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政黨
中國共產黨
民主黨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其他政黨
其他團體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華民國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事務部
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國事務部
政黨
中國國民黨
民主進步黨
臺灣民眾黨
其他政黨
列表
派出機構閱論編 兩岸四地之間的派出機構 依照海峽兩岸協議成立 中國大陸派駐台灣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高雄)
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臺北)
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臺北)
台灣派駐中國大陸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上海·福州)
大陸委員會辦事處
香港
澳門
國父紀念館(澳門)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派駐特別行政區
聯絡辦公室
香港
澳門
外交部特派員公署
香港
澳門
人民解放軍部隊
香港
澳門
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派駐內地
辦事處(北京)
經濟貿易辦事處
廣州
上海
成都
武漢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派駐內地
辦事處(北京)
招商投資促進局代表處(杭州·成都·瀋陽·福州·廣州·武漢)
備註:刪除綫表示已停止運作之機構。術語一個中國中國統一
一中兩國
一中兩憲
一中三憲
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
一個中國框架
一中共表
一中同表
一個中華
一國兩制
臺灣方案
一國良制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一國兩府
一國兩體
憲法一中
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一國兩區
大一中架構
兩岸共同議會
兩岸一家親
舊三句
新三句
中國臺灣
中國臺北
中國北京
中華臺北
中華北京
中國問題
去臺灣化
反攻大陸
反共抗俄
殺朱拔毛
解放臺灣
漢賊不兩立
終極統一
統派
臺灣親中共派
統戰團
一綱四目
葉九條
鄧六條
江八點
李六條
三個可以談
胡四點
胡六點
兩岸和平協議
習五條
和戰兩手策略
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
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
一邊一國
兩國一制
四不一沒有
四要一沒有
四階段論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九六共識
中國分裂論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軍事占領臺灣論
去中國化
臺灣主體性
臺灣價值
臺灣共和國
臺灣共識
臺灣地位未定論
臺灣本土化
臺灣民族主義
臺灣正名
天然獨
法理臺獨
獨派
臺獨左派
獨臺
華獨
憲法各表
兩國論
四個堅持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其他
兩岸三地/兩岸四地
臺港澳
中港澳
涉臺用語
對臺工作
第一島鏈
協防臺灣
美國
日本
棄臺論
金馬放棄論
美屬臺灣群島方案
兩岸對等
一五新觀點
歷史閱論編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海峽兩岸關係 ·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1949年前
澎湖寨巡檢司
澎湖之戰
崇禎明荷海戰
鄭荷之戰
丁未漂人事件
康熙平定台灣
澎湖海戰
渡臺禁令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福建臺灣省
馬關條約
廈門事件
開羅宣言
臺灣光復
1949-1979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韓戰戰俘遣返問題
臺灣海峽危機
古寧頭戰役
舟山戰役
登步島戰役
舟山撤退
台海空戰
上海空戰
1958年空戰
第一次東山島戰役
大擔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
湄州島戰鬥
第二次東山島戰役
陶普斯號事件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臺灣海峽危機
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九三砲戰)
一江山島戰役
1·20福州大轟炸
大陳島撤退
金剛計劃
台山列島海戰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洪進山事件
7·21馬祖空戰
閩江口海戰
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八二三砲戰)
九二海戰
1958年台海空戰
九二四空戰
雙十馬祖空戰
台海心戰
六一九砲戰
湄公河戰役
周鴻慶事件
馬晴山事件
國光計劃
東引海戰
東山海戰
烏坵海戰
吳文獻事件
臺灣海峽中線
關閉政策
打通南北航線
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復航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1979-1996
告台灣同胞書
三不政策
六二七事件
中華航空334號班機劫機事件
三七事件
開放兩岸探親
閩平漁事件
金門協議
閩獅漁事件
九二香港會談
辜汪會談
千島湖事件
1996-2008
戒急用忍
小三通
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兩岸定期航線
2008-2016
活路外交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野草莓運動
兩岸互贈保育類動物
陸客赴臺
陸生赴臺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小三通
大三通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服貿協議
太陽花學運
連習會
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
王張會談
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貨貿協議
M503航路事件
朱習會
馬習會
周子瑜國旗事件
羅志祥國族事件
2016至今
臺灣詐騙犯遣返案
雄三誤射
桃園火燒車案
退將赴陸
周泓旭案
資通電軍
李明哲事件
蔡金樹事件
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
洪習會
解放軍對臺飛彈
解放軍機艦繞臺
反紅媒遊行
中國大陸抵制第56屆金馬獎
陸客赴臺自由行停簽
武漢返臺包機事件
李孟居事件
2019年解放軍軍機越線
2020年解放軍台海演練
黃郁婷隊服事件
2021年索羅門群島騷亂
2022年美國教堂台裔槍擊案
裴洛西訪台
反應與影響
2022年解放軍環台演練
陳嘉壎事件
馬英九一訪中國大陸
蔡麥會
2023年4月解放軍環台演練
2023年8月解放軍環台演練
謝秉成事件
2024年金門近海快艇翻覆事故(2024年廈金海域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
馬英九二訪中國大陸
馬習二會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
2024年環台軍事演練
5月
10月
2024年中國大陸快艇闖入淡水港事件
大進滿88號事件
閩龍漁60877號事件
2024年中國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問台灣
馬英九三訪中國大陸
亞亞事件
2025年環台軍事演練
4月
2025年中國大陸網民在台灣插旗事件
馬英九四訪中國大陸
臺灣海峽 · 臺灣地區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
《反分裂國家法》
《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臺獨」頑固分子清單》
《「臺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
《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國家統一綱領》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反滲透法》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草案)
「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
海峽兩岸
《金門協議》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
美國閱論編 美國國會所認可通過之臺灣相關重要文件 基於《美國憲法》之三權分立政府權限
舊金山和約(195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4-1979)
臺灣關係法(1979)
六項保證(1982)
臺灣安全加強法案(2000)
台灣旅行法(2018)
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8)
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2020)
台灣保證法(2020)
其他
《馬關條約》
《開羅宣言》
《波茨坦公告》
《降伏文書》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87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中日和約》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其他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情報活動
交通現行規劃
京臺高速公路(臺灣海峽通道)
泉金高速公路
廈金跨海大橋
319國道
639國道
京港(台)通道
京臺高速鐵路
已廢止
臺灣地區環線高速公路
228國道
昆臺高速鐵路
流行文化
《一九九五閏八月》
《國際橋牌社2》
《零日攻擊》
分類
共享資源
文庫